“琵琶池”由“蜗牛坑”易名而来,原来坑中的蜗牛特多,切大而称谓。
东汉末,刘秀来此做樊柯、魏方、于干的归属合一工作,他以全国人民和全国各起义军的胜利战况来说服山中的三位首领,并特让随他而来能文能武的江南谋士,在此用琵琶弹奏起汉高祖刘邦的大风歌和南风歌叙曲,以打消三位首领的疑虑。
当弹奏到大风起兮云飞扬,威家海内兮时(归故乡,安得猛士兮守四方)。只见水面颤动并泛起绿珠,和音共鸣,此时只见坑中一只好大的蜗牛先伸出触角,面后全身皆露爬向坑正中,在它的影响下坑中所有外壳颜色不同、大大小小的蜗牛都聚向水坑的中心,形成一个扁圆(椭圆)在水波的晃影下,正与所弹奏的琵琶相形。刘秀见此壮急忙指给樊柯三人看,并激动的叫到:“三将军,琵琶显灵了……琵琶在水中显灵了”激情感慨的刘秀急让手下取过笔砚,迅忙在纸上写下了:“弦调逸韵篙呼久矣,八方从律”。琵琶晴光凝波奏康哉,九叙浩歌”的词联。
从此后,每逢天降甘露,这坑中就仿佛有江南琵琶的弹奏声,并引来不少冒雨观听的游客。一位秀才听到弹曲,看到四周青山在水中的倒影后,特题诗一首在了石壁上,诗曰:
风奏南薰调玉琶,
妙弹北屏送风凉。
霞悬动壁灿瑶景,
浓翠西山伴朝爽。
诗人以刘秀题词,加水中所倒影的景色,描绘出三王峪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美丽壮观的特色。这就是蜗牛坑变为琵琶池的传说。
评论列表
我要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