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常情况下根据人们的行为方式与生活习惯, 依据人体体能消耗的极限时间点, 以居住点(居住点一般指在城市居住的位置) 向外延伸不超过50千米范围,一般不过夜,或不在野外露营,称为近郊活动。
活动特点:人在这个范围内活动,一般由于对地域情况比较了解,心里不发慌,自救或得到救助的困难小,比较轻松、自然,危险性小。
明确为什么去?去野外活动,总应该知道要干什么去吧。近郊活动一般要离开居住地半天或一天,要问一问自己干什么去?是爬山?是玩水?是抓蚂蚱?是抓蛐蛐?是收集奇石?是踏青?是散步?是采摘?是挖野菜?是拍照?是探访古迹遗址?是采集植物标本?是探险?是考察?是看雪?是祭奠祖先?是植树……确定了目标以后,根据不同目的进行相关准备。
准备事项:近郊活动距离近,一般当天能返回,地域情况也不是很复杂,不必要进行烦琐准备,在准备上应突出重点与实用,以保证活动安全。
要牢记一个原则,无论多么简单的准备,也不可忽视关键的问题,任何小的疏忽,都可能会给你带来很大的麻烦。
(1)着装准备。根据季节不同,选择适合外出活动的衣物,特别是鞋子要选好,不能麻痹大意。
(2)确定出行方式。根据交通与道路情况,确定是乘火车、乘公共汽车、轮船、自驾车、骑自行车,还是徒步。
(3)计算时间。时间是保证近郊活动顺利、安全的关键,应做到有计划,有弹性,宽松、衔接合适,不能太紧张,以免忙中出错。要把握一个基本规律,返回时长一般是前往时长的1.5倍。因为一般情况下,刚出门时体力好,精力充沛,天色好,时间紧凑点好,返回时体力消耗大,天色已晚,时间不能太紧,要留出前往时间的1.5倍的时间。
(4)概略路线图。为了安全,最好准备一份概略路线图,路线图可以是正规的旅游图,也可以是自己绘制的草图,一般要画出距离、路线、公路、小路、危险点、河流与水域、容易发生灾害的地点、急转弯、坡道、树林、乡镇、村庄、医院、卫生院、派出所、公共汽车站、火车站、码头、加油站、商店、水库等。
(5)食物准备。根据近郊活动时间,要预先准备好饮水、食物,保证体能需要。如果需要野外“埋锅造饭”、饮用热水,应预先准备好简易炊具与热源。
(6)医疗保障。即便认为近郊没有危险,也要在医疗保障上有所准备,如止血药、防蚊虫药等。
(7)通信保障。近郊活动一般距离居住地较近,把普通的通信设备准备好就足够了。
预想危险:凡事预则成,不预则败。近郊活动也不能大意,要预想危险, 如摔伤出血怎么办?骨折怎么办?发生车祸怎么办?被动物咬伤怎么办?被东西扎伤了怎么办?
评论列表
我要评论